top of page

最新论文揭示地质事件和更新世冰期气候对昆虫种群遗传连接性的影响

地质事件(如造山运动)和更新世冰期气候是影响现存生物类群种群遗传结构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方面,不同山系间非连续的栖息地环境阻隔了生物种群间基因交流;另一方面,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的气候循环变化造成了种群的扩张和收缩,往往产生新的支系。四川涧黾(Metrocoris sichuanensis)作为一种半水生昆虫,是我国四川盆地西部和北部的特有物种(图1),扩散能力较弱,对环境的敏感性较高。本研究以该物种为对象,利用生态位模型和景观遗传学等手段,讨论了地质事件和冰期气候变化在塑造种群遗传连接性中所扮演的角色。

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涧黾全部单倍型分为四个支系,四个支系的分化时间处于早更新世时期(0.77-2.68百万年前)(图2),生态位模型分析和景观遗传学分析表明不同山系的地理隔障作用及其所形成的稳定的小气候环境是造成四个支系地理种群分化的主要原因。更新世的气候波动并未影响种群间遗传连通性,但其对有效种群大小造成了影响,符合LGM冰期后扩张模型。

该项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东亚地区尤其是特有物种对于地质事件和更新世气候变化的响应,文章在国际生物地理学著名期刊Journal of Biogeography (IF: 4.25) 发表,昆虫学研究所博士后叶瑱博士,博士生袁娟娟和太原师范大学李敏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昆虫研究所卜文俊教授。文章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4300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01853, 31501840)资助。

卜文俊教授研究组近年来以昆虫分类学为基础,利用多种分子标记(线粒体、转录组、简化基因组数据)、结合系统发育、谱系地理及生态位模型等方法,聚焦半翅目昆虫的系统发育学(e.g., Wang et al., 2016. Cladistics. IF:4.31)、历史生物地理学(e.g., Ye et al., 2017. Syst. Entomol. IF:4.47/Rank: 2/93 in Entomology)、种群遗传学(e.g., Ye et al., 2014. Mol. Ecol. IF:6.08;本文)以及物种界定(e.g., Zhang et al., 2016. Mol. Ecol. Resour. IF:7.33)等科学问题,并取得初步成果。目前有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430079)、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372240)在研。

原文信息:YE, Zhen, et al. 2018. Geological effects influence population genetic connectivity more than Pleistocene glaciations in the water strider Metrocoris sichuanensis (Insecta: Hemiptera: Gerridae).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2018:1-12.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